生态之城沐川,山峦叠翠、竹林如海,森林覆盖率高达78.83%,素有“绿色明珠”的美誉。怀揣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,沐川如何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?
2024年,自然资源部办公厅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联合出台《推动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方案》,在全国21个县(市、区)开展林权登记试点工作,沐川县成为我省唯二入选地之一。围绕试点任务,沐川县重点探索创新集体产权制度,逐步完善工作机制,破解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难题,充分激活林农积极性,突破林业产业发展瓶颈,让“兴林富民”成为现实。
以改促治 破解遗留突出问题
2024年8月下旬,沐川某公司成功以林权向金融机构抵押,获得融资900万元,为产业发展再添助力——但在仅仅两个月前,该公司还为了林权的权属交叉问题而烦恼。
“该公司向登记机构咨询林权抵押登记时,发现原林权证与已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、土地承包经营权范围存在交叉问题,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。”沐川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经县级部门、乡镇、村组积极组织协调,经补充地籍调查,有关权利人共同确认了各自的权属界线,化解了权属交叉问题,让该公司顺利融资。
这样的案例,只是沐川县以改促治,破解遗留突出问题的一个侧影。
为深入推进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工作,2024年7月,沐川县政府主导,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牵头,联合多部门协同参与,制定了《沐川县推动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方案》,组成试点工作专班及工作组,形成一系列配套政策,打破“机制”障碍。
针对林权流转,建立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,实现电子化、标准化管理,为林农提供方便快捷服务。此外,对颁证宗地进行矢量化管理,形成工作底图和数据台账,有利于林权纠纷调处、林木采伐管理、林权产权交易等。
锚定“方向标”,画好“路线图”,但仍有一系列历史问题亟待解决。
“根据梳理,主要存在登记信息不全、界址界线不清、权属交叉、地类重叠、登记程序不规范、未登记发证等六大类历史遗留问题。”沐川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沐川将历史遗留问题突出、群众改革需求强烈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村作为突破口,充分利用先进的可视化技术手段,发挥乡镇、村组等基层组织作用,以及村干部、老支书、老党员的纠纷调处优势,结合林权登记的历史沿革,整村推进、批量处理,让历史问题得到集中清理。
以改护林 加快林地改造更新
2024年9月,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2024年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的公示名单。其中,沐川县兰厂沟浆用竹林基地、涧溪笋用林基地、安家山浆用竹林基地、包家岩浆用竹林基地榜上有名,沐川基地上榜数量位列全市之首。
“加上去年认定的这4个基地,沐川的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已经达到11个,总数为全省之最。”沐川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长期以来,沐川县有着大量的闲置林地,村民不想管、也懒得管。对此,沐川县通过“业主投、财政扶、银行贷”的模式,推行全周期森林经营,通过采伐更新、抚育复壮、择伐补造等措施,加快低产低效林和成过熟林改造更新。
落实采伐权,探索采伐限额管理、林木采伐、木竹经营流通等森林资源管理制度改革,下放商品林采伐许可权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权等部分权限。增加高产林,开展竹种更替和抚育,建立“示范园区+示范基地+示范户”三级竹林丰产培育示范体系,以年均20000亩速度推进竹林扩面和低效竹林改造。
此外探索立体林,创新竹林与树林、散生竹与丛生竹混交造林模式,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茶、林禽、林药、林菌、林芋等特色种养业,全县林下养鸡、林边养兔、林下养猪年出栏500万只(头),林下种植中药材、魔芋等1.5万亩。
改造更新、精准提升,如今沐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.83%,林地面积达162万亩,其中竹林面积82万亩,建成浆用竹基地58万亩、笋用竹基地22万亩,培育省级良种3个。“将闲置林地规模化集中起来,完善基础设施,开展大面积的绩效林换种,现在我们的竹林利用率达到95%以上,竹笋每亩综合产值达到2000元左右,龙神杠、五指山等基地成为标杆。”沐川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以改增效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
今年4月中旬,2025沐川紫茶推介暨茶文化研学季盛大举行,活动期间,包括“茶韵飘香-品读茶香中国”“竹海探秘-解锁生态密码”等在内的六条研学路线全新上线,涵盖茶韵、竹韵、农耕、非遗与科创等内容,为大家开启生态人文的探索之旅。
沐川最大的资源是“绿色”,最大的优势也在“绿色”。
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理念,沐川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为基础,做大竹产业基地、做强竹产业链、做活竹生态旅游,推动竹产业融合发展,让产业从“单打独斗”走向“抱团共赢”。
做大竹产业基地——高标准打造省级四星级现代竹产业园区、诸暨—沐川共建特色产业园等,扶持培育竹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5家,永丰集团(泰盛集团沐川基地)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竹浆纸一体化企业,文化用纸占西南市场份额40%。完成诸暨—沐川共建特色产业园建设,招引入驻企业3户,建成生产线16条,培育“桔子姑娘”“森林天使”等生活用纸品牌7个。围绕“竹食品”开发,培育菱欣农业、云雾食品等竹笋加工龙头企业2家,年产罐头笋、调味笋、笋干等2万吨以上。
做强竹产业链——围绕竹浆纸一体化,加快推进总投资34.5亿元的现代竹产业一体化技改扩能项目,全面提升竹浆板、文化用纸、生活用纸和特种纸产能产值,投产后制浆造纸产能将提升至100万吨、年产值突破60亿元,新增就业2300人以上,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浆纸生产基地。
做活竹生态旅游——创新“竹林康养+旅养+医养+食养”综合发展模式,打造沐川竹海、桃源山居等竹林康养基地,建成省级翠竹长廊3条、省级竹林小镇1个、省级竹林人家6个,建有观鸟基地2个、竹产业馆1个。培育康养新业态,成功认证绿色、有机、地理标志、名特优新等农产品57个,全县竹林康养旅游从业人数达1.8万人,年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,竹产业旅游产值达25亿元,成功创建为“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”。
2024年,沐川县林业综合产值82亿元,竹产业综合产值65亿元,覆盖全县80%以上农业人口,林农人均增收近8000元。(作者:夏江)